嬰兒全身靜脈穿刺訓練模型,練習模型
↓請點擊下面圖片了解產品詳情↓
您只要致電:021-64182526,我們可以幫您推薦符合您要求的嬰兒全身靜脈穿刺訓練模型相關產品!

----------------------------------------------------------------------------------------------------------------------------------------------------------
嬰兒全身靜脈穿刺訓練模型,嬰兒全身靜脈穿刺練習模型
對于護士而言,如何進行及維護兒童的靜脈輸液是一項挑戰(zhàn)性非常大的工作。如何不斷提高靜脈穿刺水平一直是兒科護士的「使命」之一。
第一步、選擇合適的血管
小兒靜脈穿刺較成年人難度大,應根據小兒年齡、治療目的以及小兒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血管。從整體的解剖角度來說,小兒的頭皮靜脈、手足淺靜脈都適合于靜脈注射。具體要點如下:
1. 選擇滿足全程治療的靜脈,考慮手部、前臂以及腋窩以下的手臂部位靜脈。
提醒:對慢性疾病患兒宜由遠心端選用,對嚴重脫水、血容量不足或需要快速輸液以及注入鈣劑、50% 葡萄糖、甘露醇等藥物宜選用肘靜脈和大隱靜脈,一般治療宜選頭皮靜脈和四肢靜脈。
2. 對于嬰幼兒,還可選擇頭皮的靜脈,不走路時,可選用足部的靜脈。
小兒從出生至 3 歲這一時期,頭部皮下脂肪少,靜脈清晰表淺,呈網狀分布,血液可通過側枝循環(huán)回流,因此,這個時期的小兒頭皮靜脈適合穿刺。下圖為額正中靜脈、顳前靜脈和耳后靜脈以及足背靜脈網。
3. 對于 3 歲以上肥胖兒或腎臟疾病致全身水腫者,四肢血管看不清,可選頭皮靜脈。
4. 嬰幼兒進行先天性心臟缺陷的治療過程后,鎖骨下動脈的血流可能會減少,應該避免使用右臂的靜脈。
5. 對肥胖兒應選擇粗大易摸或謹慎按解剖部位探測靜脈的位置。
第二步、一看二摸找靜脈
毋庸置疑,找到合適的靜脈,穿刺成功的概率將大大增加,那么新護士應該如何學會找呢?
一看:就是仔細觀察血管是否明顯,看血管的深淺度。
瘦的患兒多半血管較淺,肥胖的患兒多半血管較深,不易看見。凸出皮膚平面的血管較淺,平或略凹于皮膚平面的血管較深。要選走向較直的血管,靜脈大多呈藍色,動脈和皮膚顏色一樣或呈淺紅色,因此要注意鑒別。
出生 38 天的嬰兒
二摸:就是憑手感、經驗摸清血管走向和血管彈性。
彈性好的血管,觸摸感覺軟,易被壓癟,觸之無疼痛感。彈性差的血管,觸摸感覺硬如條索狀,不易被壓癟,觸之有疼痛感。動脈可以摸到搏動。
下圖為 4 歲小兒的手背靜脈。
第三步、領悟穿刺進針手法
根據進針時針頭與皮膚所成角度不同分為直刺法、斜刺法和挑起進針法。
直刺法:適合于小兒頭皮靜脈、手背靜脈及足背淺靜脈。
是指在欲穿刺的靜脈上,針頭與皮膚成 10~45 度角,針頭斜面向上,右手持針,左手繃緊皮膚,通過皮膚將針頭直接穿入靜脈。
斜刺法:適合于肘靜脈、大隱靜脈。
是指在欲穿刺的靜脈旁側,距靜脈 1.0~1.5 cm,針頭與皮膚成 20~30 度角,將針頭刺入靜脈?!?br />
挑起進針法:適用于失血或脫水的患兒,因其血管充盈度差,血管扁平,甚至萎陷。
該方法是小心翼翼把針頭刺入血管肌層,將針放平,針尖稍微挑起,使血管壁分離,使針尖的斜面滑入血管內,這時會有一種「失阻感」及「騰空感」。即使無回血,針也已進入血管,這時即刻注射。
提醒:對于小兒靜脈穿刺,可以讓患兒在治療室內進行。用 5~10 ml 注射器(抽好鹽水的)套上留置針進行穿刺,完后再接輸液器。這樣可以及時抽到回血,準確率更高,畢竟很多情況下針在靜脈內也不見回血,尤見于小兒的頭皮靜脈穿刺。另外,穿刺完成后送回病房,也不易拉出留置針。
第四步、手足輸液固定
固定原則如下:
使用最少的制動裝置;
不影響評估與監(jiān)測;
不可以繃帶卷纏繞固定;
不妨礙治療;
正確使用固定板。
提醒:對于小兒患者,穿刺后的部位照料是至關重要的,護士因將注意事項一一向家長交代清楚,如防止小兒手去抓、穿刺部位的懸空、不小心的觸碰,做好這些交代可以大大減少重新穿刺的幾率。
患兒由于年齡上的特殊性,患兒在靜脈輸液過程中往往表現(xiàn)出恐懼心理,不配合操作,使穿刺成功率下降;家屬在患兒生病時又焦急、又心疼患兒,在這種狀況下,容易產生護患沖突。所以護士應重視患兒及家屬的心理護理,多使用安慰性語言。加強基本技能訓練。熟練掌握靜脈穿刺技術,提高穿刺成功率。
- 上一篇:母子急救模型,分娩模型,分娩模擬人 2017/6/20
- 下一篇:急救訓練人體模型 2017/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