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心肺復蘇假人,教具
普及急救知識從孩子抓起值得肯定。經常向小學生傳授心肺復蘇、創(chuàng)傷救等應急救護技能,普及急救知識,有利于提高少年兒童緊急避險意識和急救能力。目前,我國中小學生急救知識和技能普及的基本情況是,大多數學校對急救知識與技能重要性認識不夠,沒有專業(yè)培訓師,未開設專門的救護課程,學生急救知識普及培訓較少,急救知識缺乏,救護水平普遍較低。因此,重視急救知識普及,讓更多的民眾掌握相應急救技能,需要重視“從娃娃抓起”。這不僅可以提高孩子們的自救能力,同時也為社會充實了應急救護的力量。
氣管支氣管異物的病情程度與多種因素有關,如異物位置、異物種類、氣道阻塞程度等。當家長發(fā)現兒童吸入異物或者有可疑異物吸入病史,需立即入院就診。在等待急救的同時,家長應當采用系列急救法對兒童實施急救,海姆立克法為常見的一種。
海姆立克法,又稱海氏腹部沖擊法,物理原理簡單,是將人體肺部視為一個氣球,氣管與肺部相連,則將氣管視為向氣球吹氣使用的氣球嘴,一旦氣管內出現異物,將氣管卡住,無法進行人工呼吸,此時可利用外力對氣球進行擠壓,驅使肺部內殘留空氣移動至上方,并進入氣管,從而將卡住異物沖出氣管。
兒童心肺復蘇假人 在兒童出現氣管嗆異物情況時,可運用海姆立克法原理,采用拍背法與壓胸法實施急救:
(1) 拍背法
在有人出現被嗆現象時,很多人第一反應為幫被搶者拍背,然而這并非正確拍背法,在此作用下,可能會使被嗆異物在氣管內進入更深。正確拍背方法為施救者調整孩子呈面朝下趴狀,并于操作者膝蓋上,操作者一手將孩子頭頸托住,另一手使用手掌根部拍打兒童背上的肩胛骨中間位置,共計5-6次,觀察孩童是否排出異物。拍背法適用于低于1歲孩童。
(2) 壓胸法
以成人為例壓胸法,又稱腹部推壓法,在超過一歲,且意識清楚的兒童中較為適用,具體操作為,操作者在患者背后站立,使用手臂由患者腋下將患者軀干環(huán)抱住,一手握拳,并將拳頭大拇指的一側與腹部中線對準,處于臍部稍上方與劍突尖端下處,使另外一只手則將拳頭抱住,持續(xù)且快速的推壓,持續(xù)5-10次,觀察孩童是否排出異物,若未排出需重復此過程,指導異物排出為止。同時應當注意的是,操作過程中不可用力過猛,以及操作規(guī)范,避免引發(fā)繼發(fā)性損傷。
總之,當幼兒氣管嗆物時,可采用海姆立克法實時急救。此外,家長應當教育孩子不可在口中含物,在孩子玩耍與哭笑時,不可喂食,一旦出現嘔吐,需將頭向一側偏置,避免出現誤吸現象。
- 上一篇:女性人體模型,導尿心肺復蘇模擬人 2022/2/21
- 下一篇:嬰兒插管模型,心肺復蘇模擬人 2022/2/17